有了孩子之后,生活变得不一样,除了忙着工作之余,也很高兴在FB群组认识了一班网友,其中有哺乳的妈妈(他们都是我学习以及给与鼓励我的妈妈群),另外还有一个是妈咪与宝贝的专区。就在谈论育儿的经验。
身为新手妈妈的我,还好能够有一班网友们给与我协助,真的很感激!
以下是摘自:2000年11月28日 - 家長專欄 - 與父母交談 (新亚周报)的报导
台灣國立陽明大學教授教育部長夫人洪蘭女士,演講破除所謂腦力開發的迷思, 她說人一出生就有一生所需的腦神經細胞,之後發展的是神經細胞間的聯結, 愈綿密愈好,左右腦間有聯結,訊息一毫秒就傳過去,不可能單獨開發右腦。
洪蘭針對所謂日本專家推廣右腦開發的廣告用詞表示, 去問任何一位腦神經醫師都會說不正確,因為人的兩腦是連結在一起的, 左右腦各有特殊功能,中間有連結,訊息一毫秒就傳過去, 不可能只單獨訓練一腦,除非切開,廣告所謂的傳統只注重左腦訓練令人不解, 所謂訓練會產生腦樑連結兩腦更沒有醫生聽 說過。
洪蘭表示,腦的大小或指紋與智力 無關,腦神經細胞間聯結密不密的密度才是關鍵,父母應想的是如何使孩子的大腦神經發展到最好,而不需要把孩子送去補習或上才藝班,由於學習是主動的,被動的學習效果不大。 因此,洪蘭以透過核磁共振儀實驗的經驗提醒要為人父母者注意,懷孕三週到六週正是胎兒神經生長時, 飲食或用藥應特別注意,若不慎在懷胎二十二日時吃了 沙利豆麥這種藥,胎兒會沒有耳朵,二十三日到二十六 日時吃這種藥,胎兒會缺手,二十七日到三十三日時吃 會使胎兒沒有腳,聽力在胎兒七個月時就已發展完成, 將伴隨人到死時也是最後離去,因此,即使人的瞳孔已經放大,聽力尚未走掉,不能算死亡。
洪蘭指出,人一出生就有一生所需的腦神經細胞, 大約十的十二次方個,之後發展的是神經細胞間的聯繫聯結,就是會有髓鞘把神經包起來聯結並做修剪,孩子 出生十個月大腦活動就與正常人一樣了,到六歲時大腦急速發展,腦部活動特別多,到十歲才停止,到十五 、六歲時腦全區完成發展,最後發展的是大腦皮質下面 ,而人的行為異常時有可能是腦神經病變的生理因素影 響身心,曾有一位外交官退休後行為異常,照過核磁共 振儀才知是前腦神經病變萎縮。
洪蘭表示,由於嬰兒聽力已發展完成,視力發展較慢,出生時只能看到二十公分以內,是近視眼,如果嬰兒笑並不是對你笑,只是神經反射而已,孩子看電視時不自覺的會一直往前靠近電視,就是因為視神經細胞的髓鞘尚未把神經細胞完全包起來聯結。
洪蘭說,孩子的神經細胞分化的密度很重要,刺激對腦神經的促進學習雖有幫助,但學習要主動,被動的學習沒有用,實驗就顯示老鼠被迫在冰水裡游泳每天五公里,腦神經細胞並未變較密,只是小腦變大些,也就是說,基因或環境對智力是交互作用,基因是智力發展的上限,一般人已有中上基因,不須再上才藝班或補習 ,給孩子快樂的環境比較重要。 也因此,洪蘭建議家長可提早訓練孩子的聽力,如多念書或故事給孩子聽,但不要強迫提早訓練看書或寫字,理由就是神經細胞成熟就會做的事不必提早訓練, 對於是否贊成孩子讀經?她認為念書給孩子聽,可增加其想像力,不應訓練孩子背書,因為電腦記憶體遠大於人腦記憶力,父母應訓練孩子的綜合組織能力,腦的研究也顯示應讓孩子的腦自然發展,所謂右腦補習班是沒有意義的。
洪蘭也建議父母們,對於孩子,應放手讓他去玩, 孩子的遊戲都是有意義的,可以讓極具可塑性的腦神經盡力在神經細胞間發展其聯結,則孩子未來的發展將無可限量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